编者按

当前,广州正在编制《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(2022—2035年)》,这是广州面向2035开展的第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。

早在2000年之前,广州开展第一轮综合交通规划,针对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,提出“内环路+七条放射线”的道路格局,为城市发展拉开骨架;2000年后开展的第二轮综合交通规划,通过构筑“双快”交通体系和枢纽布局,支撑城市“南拓、北优、东进、西联”战略,奠定了今天的交通格局;本次开展的第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,正值广州交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,“高品质服务”成为主题词。

主持人:刘珊

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发展,国内超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,与此同时,交通需求增长出现了新的态势,老龄化、品质化、多元化、区域化等特征显著,交通需求也正进入新的“拐点”,在未来交通设施建设时,要统筹考虑交通需求和设施运行效率、效益的协调。

关于各组团的模式,未来广州要做“三核四极”多中心、组团式的空间结构,针对南沙新区、东部中心、北部增长极、狮子洋增长极等组团人口的提高,不仅考虑这些组团与中心城区、枢纽的便捷联系,也要制定各个组团内不同的区位、产业、空间、人口结构下的差别化交通发展模式、路网结构和具体的实施策略,以及支撑组团内人流物流的运转。

广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城市,航空量、海运量都在国际前列。现在区域竞争合作越来越激烈,要深入分析航空、海港客货运来源、特征,以及广州的枢纽与大湾区的机场、港口的关系,积极拓展优势腹地资源。在做大流量的同时,更要重视增值服务,包括航运服务、船舶维修等,进一步巩固广州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。

关于既有设施的提质增效,广州轨道客流效率在全国城市轨道中名列前茅,但国内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轨道交通拉动客流增长已经进入拐点,广州也不例外,那么对未来要新建什么样的轨道交通要有深入的思考。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的更新改造,运行组织优化,轨道站与公交的协同优化等也应是未来大城市公共交通研究的重点,进一步提升轨道和道路、桥梁等存量设施的效率,包括数字化、智慧化改造都是提升交通效率的内容。

一个好的规划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来支撑,为确保规划实施,建议加强资金、土地、法规、政策体系等方面的保障工作。

作者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薛美根